当前在线 24

今天是: 2024年4月25日 首 页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学习园地 >> 文章内容
成就课改的三要素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松原民盟   发布者:松原民盟   发布时间:2015/6/16 10:21:09   阅读:4644

成就课改的三要素

——珲春学习考察报告

盟员 乌兰图嘎镇蒙古族中学  张静

  

  珲春一行,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促进了我对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思考。体会以下三点。

一、 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学校组织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与人本管理,是学校持久发展的驱动力和凝聚力。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学校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结合。在师生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行为准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珲春四中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做得扎实,深入,与时俱进。

 它的校园文化有校园百度展示栏,一步一景彩绘窗,楼道幸福书小版块,花鸟鱼虫休息区,声乐器角,下棋角,书画室,校园选修课,社团活动,足球、排球体育项目等方面。这些活动的开展与文化理念的浸润,纾解了师生的校园紧张情绪,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师生思维的活跃度与幸福感,有效克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而这,对于一个组织的健康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需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文化生活来滋养,而被滋养者将会以感恩的心来微笑生活。轻松、愉快、民主、自由,这是每一个个体都追求的幸福。我们的教育,也要让人幸福。

二、 要建构组织愿景。

 托夫勒说,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并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纷繁的小事之中;即便现在做的是小事,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些宏伟的东西,这样才能将我们做的小事聚焦在正确的方向。个人的发展如此,教育的成长和发展同样如是。

 课程改革是持久战,大凡孤军奋战都不能取得长久成果。珲春四中是一个课改成型校,它的成功得力于自上而下的认同感与始终如一的坚持、改进。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成功源于精细的共同坚持。四中的课改08年开始,至今近7年。也就是说至少这7年课改的方向与理念都是不变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共同愿景。

  清晰的愿景能够引领组织成员将行为聚焦于愿景之上,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愿景沟通能够促进组织变革的良性发展。它是领导者与下属的双向沟通,是积极有效的沟通。它包括两方面:

  一是自上而下的沟通,即领导者主导的沟通过程;

  二是自下而上的沟通,即主要由下属参与的沟通,体现为提出建议、进行讨论和对话等。

  愿景是教育改革的战略导向,要面向师生,面向家长,要迅速调整节奏来适应各种突发状况,要焦点清晰,目标明确。一个愿景能否真正产生作用,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首先,领导者就必须“翻译”那些描绘梦想的愿景,让下属能够认同和接受,并同自身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即:愿景清晰,榜样示范。

 其次,领导者必须有执着的信念,勇于挑战,在实践中坚持到底。

 再次,领导者不做独角戏,满足下属的生存需要,给下属学习思考和发展愿景的空间。

 以上,都是建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中,缺少稳定,改革创新无从谈起。就像炖肉,要慢火,要长炖,不性急,肉自然又烂又好吃。若心急,一会儿揭开看看,一会儿揭开看看,这锅肉是炖不好的。

三、 要加大课程改革执行力度。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

 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学校教育愿景,都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而建立起来的。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提议是具有前瞻性的。我们面临的时代,学校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需要。我们需要更多更新,更多创新,而每一次知识更新的过程,每一次个人成就的过程都是我们探索新领域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知识边界的探索。我们要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向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且只有一个具有身心健全的人格才能立足于社会,并享受生活。

  改革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执行。作为教师,

 1.要明确改革方向。

 陶行知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呆在那里,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就此解释到:“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只有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

 当代教学观从重视教师向师生并重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关注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预设向重视生成转变。每一位站在改革阵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课程改革是在相应理念下进行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改革,质疑创新的改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授人以渔,要放开手脚,教师要扎实教育理念,开拓教育视野,立足品格教育,随时教育,教会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意识。

 2.钻研课程呈现方式。

(1)思考学生与教材内容相遇的可能,鼓励探索与发现。

(2)找到课程改革前后相一致的要素,作为衔接点。

(3)抑制对学生思维的过度干预。

 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还要做课程的开发者。真正的课程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设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3.探求课堂组织形式,加强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成绩和教师、同学的评价决定了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这对于学生自我认识意义重大。班级中的教育活动、小组学习、各种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和条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功能,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而完成培养人、塑造人的目标。

 4.建立系统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1) 建立健全课改实施方案,实时跟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制定清晰的评价举措,及时进行课程改革问题研讨。

(2)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教师评价体制。

 5.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加强科研创新。教师应该是教育家,要匠心,不要进行知识贩卖,而要进行知识再创造。教育科学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把握教育理念,更好地教书育人。

[1] [2]  下一页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文的地址是: http://mmsy.org.cn/onews.asp?id=501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类最新文章
民盟松原市委会重温红色记忆 杭州印象 创新驱动发展 智慧改变城市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肩负使命履职尽 从参政党的政治作用谈盟员职责 成就课改的三要素